项目分类
聯繫我們
-
名稱: 中華姓氏文化交流協會
電話: 02-26340702
熱線: 02-26340702
郵箱: a168.ez@msa.hinet.net
地址: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一F
當前位置學術研究管理展示
-
倡導孝德 弘揚美德
時間:2021-05-21 瀏覽次數:548
“孝”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內容,千百年來一直被作為倫理道德之本、行為規范之首而備受推崇。孔子的“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悌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”、孟子的“仁之實,事親是也”等,都把孝視為仁義的根本,人倫之公理。
善事父母為孝
古人把“孝”解釋為,“善事父母為孝”。“善事父母”至少包含以下四方面內容。
一是養父母之身。早在《尚書·酒誥》中就提出“嗣爾股肱,純其藝黍稷,奔走事厥考厥長。肇牽車牛遠服賈,用孝養厥父母”。意思是說,臣民之所以努力種植各種谷物,是為了侍奉他們的父兄。農功既畢,牽著牛車將谷物運到遠處去貿易,也是為了奉養他們的父母。這裡就提出了贍養父母的道德問題。《詩經》中有很多篇章,一再強調子女應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,如《詩經·小雅》雲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拊我畜我,長我育我,顧我復我,出入腹我。”因此,子女贍養父母,正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。《孝經》更是把贍養父母作為人的主要孝道,指出:“用天之道,分地之利,謹身節用,以養父母,此庶人之孝也。”
二是養父母之心。一般人認為贍養父母就是盡了孝道,針對這種看法,孔子說:“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﹔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。不敬,何以別乎?”這說明,僅僅把“養”作為“孝”的標准,是遠遠不夠的。人不敬重父母,就與犬馬無別。《禮記·祭義》中也講,“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,有和氣者必有愉色,有愉色者必有婉容”。侍奉父母,重要的是子女從內心發出對父母的真誠的尊敬之情,保証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,使他們心情愉悅。所以孔子說:“色難。”侍奉父母時保持和顏悅色是最難的。有事情子女去做,有酒食讓父兄先吃,這樣做就能稱得上是孝了嗎?可見,相對於贍養父母而言,尊敬父母是孝行更高層次的要求。因此曾子說:“孝有三:大孝尊親,其次弗辱,其下能養。”孟子也說:“孝子之至,莫大乎尊親。”養父母之心除了尊敬父母之外,更要免除父母的擔憂。
三是養父母之志。《孝經》中講“立身行道,揚名於后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”。而為法於天下,可傳於后世,謂之揚名﹔使其親為君子,謂之顯親。一個人要“養父母之志”,就必須尊崇道義,立身行道,言為世則,行為世法,用自己的德能服務社會、貢獻國家。
四是養父母之慧。子女要幫助父母提升智慧,如經常勸導父母,放下對身外之物的貪戀,能夠身心健康地生活,確立積極的思維,保持樂觀的心態。當父母有過失的時候,也要做到:“親有過,諫使更,怡吾色,柔吾聲。”如果父母所作所為有違道義,兒女就要委婉地勸諫,不能使父母陷於不義。如《論語·裡仁》中講:“事父母幾諫。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。”侍奉父母,如果他們有不對的地方,要委婉地勸說,如果父母不能聽從,還要更加恭敬而不能違逆,操勞而沒有怨言。
夫孝,德之本也
《孝經》中講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”這強調,孝德是培養其他一切德行的基礎。《論語》中講:孝子必須能夠做到“父母惟其疾是憂”,即父母僅為兒女的疾病擔憂,而不必為兒女的任何其他事情擔憂,這也是養父母之心的重要方面。如果子女常常讓父母擔憂,那就對不起父母,就是不孝了。例如,一個人與兄弟不能和睦相處,夫妻關系處理不好,沒有把兒女教育好,功課不好,不敬老師等,都會令父母擔憂,都是不孝,所以孝子必然要落實“兄弟睦,孝在中”“夫義婦德”,重視家教家風,教育好兒女,並尊師重道。可見,通過以孝為本的修身,我們可以處理好家庭及個人交往中的各種倫理關系,做到“嚴私德”。
作為為官者,養父母之心還包括忠於職守、公正執法等公德方面的內容。因為為官者如果徇私枉法,就會令父母擔憂其因違法亂紀而鋃鐺入獄。這就是“德有傷,貽親羞”。如果為官者能念茲在茲,自然一言一行都會小心謹慎,時刻警醒自己清正廉明。《孝經》中說:“愛親者不敢惡於人,敬親者不敢慢於人﹔愛敬盡於事親,而德教加於百姓。”以孝悌修身的為官者必然能夠由敬事自己的父母,推及於敬事天下的父母﹔不僅自身力行孝道,也教導天下百姓力行孝道,從而化民成俗,政通人和。
可見,傳統孝親、尊親美德,一方面有利於維系人類的種族繁衍,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,有其客觀物質的基礎﹔另一方面又有利於和睦親情,維系人類家庭,是血緣親情的自然表現,具有主觀心理的根據。傳統孝道中的孝親、敬老美德,還強調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,把孝悌作為仁之本,“愛人”首先從愛父母做起,然后愛其族人、愛其長上、愛其民族、愛其國家。這種推己及人的自然親情,符合人的認識與情感發展的規律,易於為人們所接受。
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
《禮記》中記載:擔任樂正之職的子春在下堂時,不小心傷了腳。幾個月后,他的腳傷已痊愈,但臉上仍悶悶不樂。弟子們問其原因。子春說:“我聽曾子說過,父母生我們時,給了我們一個完整的身體,我們要把身體完整地保養好,這才是孝子。所以,孝子每走一步路都不敢忘記父母﹔每說一句話也不敢忘記父母。每走一步路都不敢忘記父母,所以如果過河時有船可乘,就不會冒險涉水過河﹔如果有光明大道,就不走邪僻小路,這都是不敢以父母留下來的身體去做危險之事。如果人每說一句話都不敢忘記父母,就不會口出惡言,那麼別人也不會惡語相向。這樣既不辱沒自己的身心,也不令父母蒙羞,才是真正的孝子。”試想,孝子每走一步路、每說一句話,都不敢忘記父母,那麼他又怎麼敢去貪污受賄、違法亂紀呢?
可見,“求忠臣於孝子之門”的說法不無道理。歷史上不計其數的事例証明,嚴私德與守公德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,如果一個為官者在私德方面能嚴於律己,真正做到養父母之心,養父母之志,就必然能夠移孝於忠,在公德方面作出相應的表率。
總之,傳統孝德仍然是現代文明人的基本操守。在家庭中強調“孝”的美德,在全社會提倡養親、尊親、敬老的社會風氣,對於穩定社會秩序和人倫關系、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,乃至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等都具有重要意義。
來源:學習時報
·下一篇 什麼是孝?為什麼要孝?如何盡孝
·上一篇 「愚孝」比反抗更可怕!這些舊觀念快捨棄
- 2021-05-21百孝經
- 2021-05-21「愚孝」比反抗更可怕!這些舊觀念快捨棄
- 2021-05-21倡導孝德 弘揚美德
- 2021-05-21什麼是孝?為什麼要孝?如何盡孝
- 2021-05-21孝順和孝道
- 2021-05-21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
- 2021-05-21孝道四境界:從物質到精神,讓父母得安頓
- 2021-05-21關於孝道的粗淺看法
- 2021-05-21《孝經》:孝道是孝敬父母 更是成就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