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分类

聯繫我們

名稱: 中華姓氏文化交流協會
電話: 02-26340702
熱線: 02-26340702
郵箱: a168.ez@msa.hinet.net
地址: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一F

當前位置學術研究管理展示

夏朝的姓氏制度 時間:2021-05-21 瀏覽次數:459

早期姓氏習俗的軌跡社會發展到了殷商時期,由於大量甲骨卜辭及銅器銘文的出現,才使得中國姓氏的發展軌跡逐漸清晰並顯現出來了。可以說,殷商之前的姓氏發展軌跡,都是沒有確切文字可考的傳說時代。 

在對殷商時代的中國姓氏狀況進行敘述之前,我們有必要先對距離商代時間最近,並已有一些考古證據的夏代姓氏狀況,作一個框架式的簡單勾勒。 

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中國第一個可以確鑿查實的奴隸制王朝,夏朝。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偃師縣二裏頭,發掘出了夏代都城的遺址,其中有一萬多平方米的大型宮殿建築群。經研究推測,這就是夏代的宗廟所在。相傳夏的統治者為姒姓。 

王充《論衡·奇怪篇》稱:“禹母吞薏苡以生禹,故夏姓曰姒。”所謂薏苡,是北方田野常見的一種野生植物,即車前子。這一古老姓氏的取得,可以追溯到舜時代的賜姓,或者更早的男系氏族社會源頭。夏的統治建立以後,改變了過去長期沿襲的氏族聯盟首領(王)的公推制度為世襲制度,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家族世代統治的奴隸制王朝,後來從王室族系中逐漸分出了夏後氏、有扈氏、有男氏、斟尋氏、彤城氏、褒氏、費氏、杞氏、繒氏、辛氏、莫氏、斟戈氏、有南氏等十餘個姓氏。 

在夏代社會,同一宗族的標記就是姓氏。同姓者,有共同的宗廟,祭祀共同的祖先,歸葬於共同的墓地,遵循家族的宗法制度。從《爾雅·釋親》中我們獲知,當時規定了由同一個高祖傳下來的四代或四代以上子孫稱為“宗族”。《說文解字》說:“宗,尊祖廟也。”其字形即表示在同一個屋頂下供奉同一個神主牌位,大家在同一個祖廟裏進行祭祀儀式。一旦超過了四代,就要將部分子孫分出去另立祖廟,建立新的聚居地,以形成新的宗族了。 

夏朝末期,發生了成湯革命,以東方的商人為核心的部落聯盟推翻了夏的統治,夏代的最後一個統治者桀及其家族被流放到南方(長江流域)的有巢地方,殷商時代由此開始。

·下一篇 商朝的姓氏制度 ·上一篇 上古姓氏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一F 電話:02-26340702 版權所有:中華姓氏文化交流協會 備案號:赣ICP备16007166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