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分类

聯繫我們

名稱: 中華姓氏文化交流協會
電話: 02-26340702
熱線: 02-26340702
郵箱: a168.ez@msa.hinet.net
地址: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一F

當前位置學術研究管理展示

為什麼古人對《百家姓》倍加推崇 時間:2021-05-25 瀏覽次數:633

一提起趙錢孫李,周吳鄭王,人們自然會聯想到《百家姓》。鮮為人知的是這部源自宋初的文學著作,還和《三字經》、《千字文》並稱古代三大蒙學讀物。難以計數的孩童在《百家姓》的薰陶下成長。

 一部以姓氏為載體的書籍,有什麼魅力能夠擔此大任呢? 

《百家姓》原本收錄姓氏411個,後增補為504個,其中單姓444個,複姓60個。據南宋學者王明清在《玉照新志》中考證:《百家姓》“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。”由此判斷出該書應該成書於宋初的吳越國,作者是錢塘(今浙江杭州)一位無名書生。 

從《百家姓》本身,也提供了成書年代的證據。位列首位的“趙”姓是北宋皇姓,其次的“錢”姓是吳越國姓,第三位的“孫”是吳越國君錢俶正妃的姓氏,第四位的“李”是南唐的國姓。太平興國三年(978年),錢俶自獻吳越於北宋,表明《百家姓》出現的最晚年代。

隨著《百家姓》的普及,影響力不斷擴大。南宋詩人陸遊在給詩作《秋日郊居》做注時稱“農家十月乃遣子入學,謂之冬學。所讀《雜字》、《百家姓》類,謂之‘村書’。”說明《百家姓》在南宋已經相當普遍。 

自戰國到清朝,歷代政權編寫各種版本的《百家姓》,不但有名家編撰的,還有欽命御制的。這些種類繁多的姓氏類書籍,唯有宋初的《百家姓》影響最大。《百家姓》傳承千年,至今仍然深植民間,餘音繞樑。

一個姓氏代表著整個宗族的勢力演變,一本《百家姓》標誌著一個國家的歷史變遷。要想瞭解《百家姓》,就得從姓氏入手。實質上姓和氏是有區別的。東漢文學家許慎在《說文》中說:“姓,人所生也。古之神聖人,母感天而生子,故稱天子;因生以為姓,從女生,生亦聲。”提示了源自母系氏族的“姓”。宋朝史學家鄭樵在《通志·氏族略序》中闡述:“女生為姓,故姓字多從女,如姬、姜、媯、姒、嬴、姞、妘、姚之類是也。”這番話進一步驗證了許慎的觀點。 

氏是父系氏族的印跡,出現時間比姓要晚。隨著父氏族代替母系氏族,確立了以父系血緣為氏族標誌,姓和氏逐漸融合,所有氏族成員有了共同的“姓”。姓氏在上古時期起到了“明血緣,別婚姻”的作用。時至魏晉隋唐,催生出顯赫一時的門閥政治,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。這一變化在《百家姓》開篇的排序中,仍能看出端倪,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。

《百家姓》還突顯了社會的發展趨勢。據明末大儒顧炎武編寫的《日知錄》中顯示,春秋時期,姓氏不超過50個。漢朝時,《急就篇》列出了130個姓氏。到了唐朝,唐太宗李世民命溫彥博定了193個姓氏。進入宋朝,姓氏迅速增加。鄭樵在《通志·氏族略序》收集了2300多個姓氏。元朝建立後,史學家馬瑞臨的《文獻通考》中有3736個姓氏。在明朝,文獻學家王圻編著了《續文獻通考》,姓氏增加到4657個。1996年出版的《中華姓氏大辭典》共有姓氏11969個。

《禮記·樂記》提出:“樂者,天地之和也;禮者,天地之序也。”一系列數據反映出宋朝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,姓氏也隨之逐步擴展。貴族需要姓氏維繫權力的世襲,平民通過姓氏完成財產的繼承,因此,姓氏在社會各階層中體現了價值。《百家姓》列出的姓氏,是民間常見的姓氏,擔負起經濟和政治等領域的重大使命。

《百家姓》中每一個姓氏都有豐厚的文化基因。姓氏文化中,不僅透露出來源、遷徙、譜系等線性資訊,還包括宗祠、名人、家訓、等點狀資訊。以第一望族琅琊王氏為例,他們初居琅琊郡高虞(今山東即墨市溫泉鎮西高虞村),後徙同郡臨沂縣都鄉南仁里(今山東今山東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孝友村),繁衍400多年。 

在此期間,琅琊王氏名人輩出,能力出眾。自西漢至隋唐,琅琊王氏有600餘人名垂青史,其中正傳62人,中高級以上官員近160人,出任宰相有92人,如王導、王敦等貴胄重臣。在文化領域,有文章流傳於世的有73人,其中不乏王羲之、王獻之、王戎等文人墨客。東晉初年,該家族達到了聲望的巔峰,有“王與馬,共天下”之稱。

琅琊王氏優秀人才的湧現,和良好的家風密不可分。二十四孝臥冰求鯉的主人公王祥,篤孝至純,享有孝聖之譽。他臨終前遺訓:“言行可覆,信之至也;推美引過,德之至也;揚名顯親,孝之至也;兄弟怡怡,宗族欣欣,悌之至也;臨財莫過讓。此五者,立身之本。” 

這一“五至”真言成為琅琊王氏一以貫之的家訓,至今還具有現實的人文價值。以點帶線,點線結合,組成了整個家庭的時代風貌,中華傳統文化在家族壯大中,生生不息,曆久彌新。

《百家姓》有家族和睦,也有民族團結。據《周易·序卦》強調:“有天地然後有萬物,有萬物然後有男女,有男女然後有夫婦,有夫婦然後有父子,有父子然後有君臣,有君臣然後有上下,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措。”受其影響,姓氏自魏晉至隋唐時,起到“區別貴賤”的作用。如弘農楊氏、琅琊王氏、汝南袁氏、陳郡謝氏、隴西李氏、京兆韋氏等,一門顯貴,權勢熏天。 

隨著科舉的普及和異族的融合,姓氏失去了原有的等級之分,它變成了宗族譜系中個人承繼的符號。《百家姓》中沒有純粹的漢族姓氏,有很多如鮮於、長孫、慕容、拓跋、赫連、尉遲等明顯帶有少數民族風格的姓氏,彼此和諧共處,相互平等。

據統計,在11969個姓氏中,有1/6源自少數民族。歷史上的“夷夏交融, 胡漢互化”的過程,折射出姓氏融會貫通、互為滲透的軌跡。可以說,《百家姓》濃縮了全國56個民族的情感歸屬,增強了各民族間的凝聚力。 

明代理學大家呂坤強調:“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,先讀《三字經》以習見聞,讀《百家姓》以便日用,讀《千字文》以明義理。”《百家姓》是一部能夠追溯歷史的“任意門”,也是一架可以預測未來的“時光機”,每個姓氏既能認祖歸宗,心系故土,又是中華大地的民族之根,代代相傳。它促進了家庭的團結融洽、推動了民族的文化增值。(來源:歷史大學堂)

 

·下一篇 新“百家姓”出爐揭秘中華姓氏文化 ·上一篇 百家姓的由來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一F 電話:02-26340702 版權所有:中華姓氏文化交流協會 備案號:赣ICP备16007166号-12